可以预见,在推进碳减排,向“碳达峰”“碳中和”迈进的过程中,环保履约意识对企业而言,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年伊始,苏州查处全国首起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违法案件。1月1日,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对张家港某公司开展节日生态环境安全检查中,发现该公司未按时足额清缴2019-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涉嫌违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第十条之规定。目前,苏州生态环境部门已责令企业整改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予以立案查处。
2021年是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年,根据相关规定,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重点排放单位应当在12月31日前,向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清缴2019年至2020年度的碳排放配额。据此来说,这次苏州环保部门立案查处全国首起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违法案件,无疑为企业履行碳减排责任和义务敲响了警钟。
对于未按时足额清缴碳排放配额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只是一种“事后”处置,而要确保企业的碳减排责任不打折扣地落实,过程监督同样重要。今年元旦前夕,生态环境部公布了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弄虚作假查处典型案例,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共查处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270起,合计罚款4900余万元。这反映出,一些企业在碳排放数据上“动手脚”的可能性仍不可低估。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去年7月正式启动,企业又多了一个契约要求,那就是按时清缴碳排放配额。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企业在经济合同履约之外的一种环保履约。可以预见,在推进碳减排,向“碳达峰”“碳中和”迈进的过程中,环保履约意识对企业而言,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全国首例碳排放市场违约案件,就是一次有力的提醒。当然,作为一项新事物,做好碳排放配额清缴也需要让基层部门和企业有一个适应过程。毕竟,处罚不是目的。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